自律神經失調的定義

顧明思義,自律神經失調就是自律神經系統病變,系統內部失去平衡。由於精神方面的因素引起了某種程度的身體疾患,常與壓力過大有關,又稱為壓力癥、管理癥。當自律神經承受來自外界壓力時,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就會失去平衡,必須從間腦釋放大量的腦內荷爾蒙,來修復淩亂的自律神經。

長期的壓力很容易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不過形成的病因還有很多,像平時吃的東西、睡覺的效果、我們的基因等,只要傳達到自律神經的中樞,就會在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相互作用下,引發功能性的病變。

自律神經失調的癥狀

自律神經如果失調的話,可能會引起多種現在普遍的病。去甲腎上腺素,是一種能讓交感神經反應的神經傳遞物質,交感神經只要異常緊張的話,甚至會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等。乙醯膽鹼,是一種能讓副交感神經反應的神經傳遞物質,副交感神經異常緊張的話,會導致氣管的收縮,消化液分泌過多。

其實我們的全身上下都有自律神經。如果被打亂的話,像心臟、腸、血管等器官都是受其影響的,它們的活動,也會變化多端,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小到發熱、焦慮、變胖、手腳冰涼、緊張,大到心悸、陽萎、呼吸困難、鼻炎、脫髮、腹痛等,幾乎全身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尤其像是業務、設計、工程、教師、作業員等類型的職業,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最為明顯

自律神經失調容易對身體產生各種不同的危害。對於有慢性疼痛的人來說,嚴重性更是不言可喻。

根據統計有三分之二的慢性疼痛患者同時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因為疼痛而睡不好,因為睡不好而更疼痛,形成一個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

這類慢性疼痛患者,如果長時間自律神經失調,更會為身體帶來多種危害更是不容小覷,例如:

1、引起健忘:自律神經引起的失眠便有常見健忘,這是由於失眠使腦功能活動受到影響所致。並且,失眠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更容易健忘。

2、引起衰老:現代研究證明,人的皮膚健美與其睡眠狀態密切相關。失眠患者神情黯然,眼圈黑暈,臉色晦暗,面頰有色斑,皮膚鬆弛皺褶。

3、引起肥胖:一般人以為睡眠好的人容易發胖,但研究結果恰好相反,每晚多睡一小時有助減肥,而長期睡眠不足者變胖的機會大大增加。

4、還會引發其他疾病:臨床資料表明,失眠引起的危害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導致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上升,如心臟病、高血壓、老年癡呆、更年期綜合癥以及抑鬱、焦慮障礙等。

失眠癥狀已經是現代人必須重視的問題,若長時間出現這種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底下是長期失眠所引起的癥狀,如果符合下列5點以上,就需要立即求醫尋求解決方式

門診中最常觀察到的癥狀如下:

對睡眠品質不滿意
.上床後翻來覆去睡不著,往往需要躺30分鐘甚至更久才能入睡;
.夜裡醒來好幾次,多在2次以上,醒來之後很難再入睡;
.早上醒得早,比正常起床時間早醒30分鐘以上;
.總睡眠時間不足6.5小時;
.睡眠品質下降,醒來仍然感到困倦,感覺體力沒有恢復。

白天正常活動受到影響
.白天精神狀態不佳,感到困倦、疲勞,想睡覺;
.工作和學習時,難以集中精力,犯錯次數增加,記憶力下降;
.情緒上,感到緊張、不安、出現情緒低落或容易煩躁、發怒;
.社交、家務、職業或學習受影響等。

而失眠與睡眠障礙治療真的不難!

中醫也能治療失眠等相關睡眠障礙癥狀,運用「針灸把脈」與「廣仁鎮心湯」,讓您減少甚至停用安眠藥與抗憂鬱西藥…恢復該有的身心平衡。

廣仁堂與達仁堂運用傳統中藥來調理過度緊繃、亢奮的情緒,依據中醫藥的學理來調理體質;另外運用「鎮心湯」,多管其下,改變您的體質,調理平衡

不是單純以藥物來壓制癥狀;經過一系列的療程,很多患者就慢慢減少甚至停止安眠藥、抗憂鬱藥物等西藥的長期依賴,回歸到身體原始的平衡統合狀態,這就是身體原始自然和諧的狀態。

透過我們診治改善失眠狀況的患者都可以漸漸找回正常的睡眠品質,使用正確的方式將幫助您擺脫失眠的痛苦!

ER115ERFEF15廣仁堂達仁堂

古蓼大地,歷史原因形成的城西湖平原是淮河的蓄洪區,也因此留下了肥沃的土壤,這里的農業一派生機。   夏季,一望無際的稻田,在風中翻動著綠色的波浪。稻花是大自然對稻田的饋贈,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夾雜泥土氣息的稻花香,正是“稻花香里說豐年”。   一花就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一個村子上。一花來到這個村子至少十年了,村民們無法確切的記起一花是哪年來到這個村子的,但是記憶猶新的是一花來的時候正是稻花飄香的季節。沒有人能夠確切的說出她來自哪個省份,也無法正確的說出一花到底叫什么,只知字音如此,村民們知道猜測一花居住的地方比這里窮。   一花在戶籍系統登記的名字叫李一花,現年28歲,老公叫唐世界。說起唐世界,村里人再熟悉不過,祖祖輩輩居住在這里,唐世界兄弟兩人,父親死的早,母親一手把他兄弟倆拉扯大,起早貪黑的忙活,十幾年前,哥哥成家。唐世界皮膚黑黑,個頭不高,與母親一起生活,家中可謂是家徒四壁,唐母最盼望的就是能讓唐世界娶上媳婦。然而一年又年的晃過去,唐世界直到三十四、五歲的年紀仍是孑然一人,一直未能終成眷屬。像唐世界這樣的單身漢,在這個地方有個俗稱叫“老桿”,在這片土地上,哪個村子里沒有幾個乃至十幾個這樣的“老桿”,人們早就習以為常了。十來年前,從云、貴、川等更貧窮的地方過來的女子到這塊土地上安家落戶成為一股潮流,恰恰是這一股“潮流”,解決了很多像唐世界這樣“老桿”的終身大事。村子里的單身漢、離異、喪偶的一些老爺們完成婚姻大事的捷徑就是從遙遠的云、貴、川之地娶個女人做老婆,而這些人是怎么來的,什么目的,是哪的人,外貌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桿”終于能結婚了。唐世界也不例外,家里到處借錢,風風光光辦喜事,唐世界滿面春風的娶了年方十八的一花,從此村子里、唐世界家便多了這個叫一花的女人。   兒子終身大事完成,唐世界的母親自然高興不已。一花,雖說不是貌美如花,倒也面容姣好,個子還比唐世界高了一頭,唐世界的母親總算了卻了自己的心事。婚后的一花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花跟著村民學習插秧、種麥、收莊稼,很快就熟悉了這里的農事操作流程。一花比村里的人更勤勞,烈日下,一花或扛著鋤頭,或帶著鐮刀,在田野里打理自己的莊稼,她揮動鋤頭、鐮刀的時候是那么的有力、帶勁,她不怕汗水濕透衣服,依舊是辛苦勞作。一花明白只有努力、只有奮斗,才會有美好的生活。農閑時唐世界干些瓦工,家中被一花收拾的干凈利落,一家子生活其樂融融。一時,村里人七嘴八舌的討論唐世界找了個好老婆成為熱門話題。   一花和唐世界的生活不斷向美好發展,不久,他們便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生活過的雖然艱辛,但苦也快樂。晃眼間,四年里他們接連有了三個孩子,三個小孩的吃穿用度,還有超生需要繳納的社會撫養費(通俗稱罰款),使生活的壓力陡然增加。在一個農忙季節后,唐世界跟一個親戚到了北京,在北京找到了一份送報的差事,家里一大攤子就交給了一花和婆婆。   知道或者說認識一花是在一年的插秧季節,轄區和周邊轄區派出所多次接到報警稱有人睡在路邊不省人事、有人要跳河自殺、有人在街上裸奔……經出警后了解方知此人名叫一花,正是唐世界的老婆,一花年紀明顯不大,但披散的頭發中隱隱能見的是憔悴的臉頰,此時的一花已經不再是先年的她了,她瘋了。認識一花的人都不禁暗自唏噓,多好的人怎么就精神失常了呢?   一花何時開始患上精神病無法確切說起,是在得知唐世界被檢查出患有肺結核疾病時,還是在其婆婆為了三個孩子戶口,快忙的跑斷小腿無果時,還是在為三個不相上下的幼兒每日生計發愁時?無人曉得,但一花確實瘋了。               正是夏忙季節,又一次把精神失控的一花送回家時,已是夜晚十點左右,一花的婆婆仍在地里忙著收割麥子,在得知兒媳被人送回才扛著農具匆匆趕回家中。在讓一花下車時,她卻死死抓住車門,用盡全身力量不愿下車,無奈我們只能強行將其拉下車送回家中。一花家是三間瓦房,中間堂屋,西面一間是一花和唐世界的臥室,東面一間是婆婆的居所,屋內擺放凌亂,在東屋內一張老式木制床上,錯落的躺著三個皮膚黝黑的孩子,孩子們正睡的香,能看見孩子腿腳上還留有泥巴。在鄰居幫忙下,把一花送回到自己屋里,無人看管一花便被鎖在屋里。   一花的婆婆老淚縱橫,訴說著自己的不幸,兒子患肺結核為了掙錢仍在北京送報,農忙未歸。家中全靠自己和鄰居的幫忙,一花的精神病越來越厲害,這已經不知是第幾次跑走又被送回,年邁的她無能為力,只能把精力放在三個孫子和農田上,依舊起早抹黑的忙。   稻秧已經插上,秧苗正在旺盛成長,不斷的接警出警,一花跑了被送回,送回后又跑。家中一貧如洗,同為農民的親朋又能幫到多少呢?田野里,稻子已經打泡、抽穗,又是一個稻花香的季節。近期沒有接到關于一花的警情,有一天有位老農在灌渠河內發現一具女性尸體,經現場勘查、法醫尸檢等程序證實,女尸正是失蹤的一花,排除他殺,系溺水而亡。一花死了,知道的人無不深感惋惜,或許對于一花來說這也是種解脫吧。唐世界終于回來了,他把一花的骨灰埋在家里的一塊稻田中。   時間很快沖淡一切,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記起一花,村里的生活平靜如初,一切照舊。因為新的政策,一花的三個孩子都入了戶,上了學,國家也將精神病人納入了政府救助管理范圍。唐世界咳嗽的越來越厲害,他看起來面黃肌瘦,皮膚更加黝黑,常常會陷入沉思,是在思念一花,還是在憧憬自己孩子有一天長大了能夠出息,能夠救苦救難,能夠大有作為,能夠耀祖光宗……   三個孩子尚且不懂什么是苦,什么是憂,在稻田埂中自在的玩耍。一陣風,古蓼大地上稻秧如波浪翻滾,一股夾雜泥土的淡淡的稻香在飄蕩。又是稻花香的季節,多少稻花香的季節,稻花依舊香如初。 +10我喜歡

廣州|奚真     上篇:閱盡人間春色     一別十多年,道不盡對故鄉的眷戀,說不盡對故鄉的深情。那年,剛二十歲出頭,出于內心的靈動,出于感情的沖動,我認根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我的江南。   我的故鄉就在常州漕橋與分水墩兩鎮區域內,這就是我在故鄉的活動空間。         周 家 塘     我騎車投舅家的所在村叫周家塘,這里北去漕橋有三四里。   周家塘以河浜為界,河西是十幾戶原住民的房舍,這里人家櫛比鱗次,一律青磚黛瓦粉墻。河東是常熟籍程姓弟兄住宅,南邊壩頭   還有些散戶,村里就這樣的布局。   周家塘人家進深(長),有好幾進,最后一進是豬圈、羊舍、茅房等在其中,每家都有一個存稻谷、雜物的閣,開間(寬)相同。就是這樣的格局。   這個自然村盡顯了江南水鄉特色。自此,我開始認真閱讀起周家塘這部“大書”。       鄉音裊裊,沁我心脾   周家塘與我出生地分水墩口音是吳方言的一類,近似漕橋口音,婉婉的、綿綿的。一激靈,我不由得聯想起北宋詞人柳永《雨鈴霖》中“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陰柔之氣。   在村里的語言環境中,我口音中的家鄉元素迅速激活,于是,在與村人語言交流中,所操家鄉口音日漸嫻熟。   鄉俗種種,印我腦際   在與村人的朝夕相處中,我體會、體驗了這一方的習俗。   涂烏鼻。初來乍到,舅婆(外婆)硬是要用鍋灰涂我這大外孫的鼻,也許是圖個吉利吧!可在眾目睽睽下,我多少有些掛不住,顯得不自在。   團只待客。我的到來,三個舅舅家輪流管飯,每輪一回管二日。且不談中午的佳肴,只談每日早餐因循習俗的白(米)粥團只。   團只(北地人稱圓子),用糯米粉做皮包餡芯,做成比湯圓大幾倍。皮有本色,綠色(綠苧麻葉加生石灰密封于壇,用時將生石灰汰盡,再將苧麻葉與糯米粉糅合)之分,餡芯有甜、咸之分。炊時,待鍋中粥沸,即將現做的團只下鍋,待團只氽起后,再悶一會,則起鍋。   蒸團只。年前每戶人家將團只作過年應時食品。不過,團只咸餡芯鹽量稍重,以解決日長后咸味滲入皮變淡。團只做成半圓球形,以籠蒸之。結束時還要用紅糖泥嵌入兩條長方體的年糕中,以增美觀。糕上還做幾個小元寶。糕取諧音“高”,小元寶其意也自明。待團只冷卻后,將它們入盛器里,為防團只開裂,盛器上蓋棉物。   釀米酒。年前,一些人家自釀米酒,以款待年頭來客。具體做法:將糯米飯按比例拌酒藥若干,再加適量溫開水。缸中央置熱水瓶的竹殼,以便取酒。缸口蓋棉被密封。待到一定時間,掀棉被即可聞酒香。   村婦浣紗。村里女姥(女人)在河埠頭彎腰濯洗。于近水大石板上用右手使勁揚著棒槌,左手在不停地翻轉衣服和床單。“梆、梆”聲極似打擊樂聲。細看那些用結實雜木制作而成的槌,長不足兩尺,胸圍與手柄(約七寸)相連。日久天長的緣故吧,手柄油光光的。這種古老的洗衣方法,我感到十分的新奇!   鍋浴。村里有幾戶人家,在屋的最后一進的屋角有一如單眼灶頭。用磚砌起,形式四方,高約三尺,有一生鐵大鍋,口徑約莫四尺以上,隱于三面墻構成的凹宕內。這究竟作何用,我心里著實納悶。后來,才知是浴鍋(據說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軍營中,后來“軍為民用”了)。   沒過幾天,我就見識、親歷了江南農家沐浴的這種獨特方式。   浴前,將水入鍋,然后生火。向灶膛塞一個個草莙(將一把稻草尾部繞過去打結,酷似蝦狀)。   浴者入鍋,腳踩防燙的圓形木板(俗稱烏龜板)沐浴。水溫不夠熱,只要喊一聲,守在灶口人“遵令”往澡堂中塞草莙。   浴者依序,先男佬(男人)帶細佬(小男孩)、細丫頭(小女孩),然后才是女姥(婦女)。   我入浴時,有些怕,在有朋友的鼓勵下方釋懷,痛快地浴了一把。   暖圈。冬令時節屋內的豬圈不再用水清洗了。每當圈內潮濕,即撒一層碎土,再撒一層稻草段,這叫墊圈。泥、草、豬屎與尿發酵,圈內自然增溫。這種特色,我先前未見,長了見識。       鄉情款款,滲我胸懷   周家塘人多是親連親,即使不是親,也有絲絲縷縷的關聯。因此村上大凡來客,就是全村人的客,一種淳樸民風!   我的到來,且不說長者的垂愛,單言年輕人不顧及輩分高下,視我為友。他們中一些人雖“各有事務,各有忙”,他們也時不時地加入尋著趣,尋著樂的行列。   在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鄰村上演錫劇《沙家浜》。年輕人不安分的心躁動起來,呼朋喚友,一行人抄近路,走田埂前往。縱觀整個過程,我們上演了魯迅先生小說《社戲》的現實版,雖說背景不同,情節各異,但意不在觀戲而在嬉鬧的特質一致。   且看歸途中舞火把:眾人在田間稻草垛上拔出草把,拿出火柴,點上火,于是大家舞動火把或成群,或分散,或追趕,大喊小叫的樂,盡興。   憶起小時候大哥哥大姐姐在水車棚背著家人煨蛇肉的事,何不是相似的心態!       在周家塘,我幸遇了村上的品姨,她是小舅母養父家的女兒。如若不是回江南,我哪識得這八竿子打不著的“爬藤”親,緣啊!   初到村,小舅母囑我過兩日騎車去學校接她歸,哪知,第二日午前,清秀端莊的女學生形象就出現在村口,為未能為她效力而感遺憾。認親時一聲“品姨”,令年齡小我三歲的斯人面紅耳赤,顯得尷尬。后來習慣了,也就成了自然。   我倆是同屆高中學生,運交“文 革”,擔當“職業革命人”有一年半時間了,“運 動”無完無了,我們滯留學校。究竟何時離校,離校后有何去向,全在迷茫中。同樣的命運,有著共同的語言,相處十分投機。   因為美好的善待,因為美好的被善待。是流云對藍天的繾綣,是桃花對春天的留戀,是鳥兒對綠樹的深情,是游魚對大海的忠貞。我倆情愫暗生,感情的碰撞,激起了火花。   按常理說,年輕人之間情感自然會有多種的選擇和發展,可我們畢竟是有長幼輩之分,彼此又是清純、樸實的品格,哪會兩情相悅,而出格?   品姨的父親雖是農人,但很有儒雅風度,品姨的母親雖無文化,但待人非常熱情,他倆對我這個大外孫十分疼愛,他們樂見我們姨甥的和善相處。到這三口之家中,我感到很舒坦。   品姨家的閣,比別人家略高些,有窗牖。這個閣成了我倆的小天地,無有干擾,無拘無束。在悠閑,恬靜中彼此有說不完的話。溫柔的陽光,清新的風,從窗口走入,愉悅的心境中,每每時光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倆身旁流逝。   我倆常在村前田埂上踱步,感知田野的空曠,我倆常在河浜邊佇立,欣賞幽靜的夜色……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是上蒼的恩賜,我倆成了知音。         漕 橋 鎮     日落西山紅霞飛,到江南我騎車進了離太湖七華里的漕橋鎮。在向兒童詢路時,方知漕橋有“一河分兩鎮”的地理特征:河北武進的漕橋鎮,我足下宜興的南漕鎮。我想,漕橋肯定有段古,有意去揭開她的面紗。   一日,晨曦微露,朝霞隱約,紅日升華,光線越來越明亮、飽滿,這時村上那只去鎮上的船,在眾人說笑聲中起航。   在狹窄的,彎曲的河浜里,“老大”手中的篙時而左點,時而右點,撐著船,穩穩地向漕橋行。   船過絳西。磚場上等村時,見河浜兩岸,或草木葳蕤生香,或濃陰密密,或兩岸樹枝連理,于我來說有著美感,有著愜意。   上岸,我與品姨別了那些購物的人,觀光起那漕橋。   走入南漕老街。但見青石鋪就的街道,有了年代。街面狹窄,過客擠擠扎扎,不少人將籃頭舉過頭頂,長者將搭籃掛于肩,以免碰撞。   南漕老街之北是一條三角街,逼仄,卻很熱鬧,充滿人間煙火氣。在這里,我發現“一河分兩鎮”說法并不精準,三角街才是真正的界址。   漕橋河像一根扁擔挑著宜興和無錫。兩人沿漕橋河南岸行。兩岸如今已褪去了舊時的繁華喧囂,古建筑一律的灰墻黛瓦靜靜地臥著,它們大多依水而建,房屋的基礎立在水中,一派水鄉風韻。   走近漕橋石拱古橋(原名復興橋),河因它得名,鎮因它得名。原來漕橋處太湖之陽,稱為“陽湖”的名稱被人們淡忘了。   橋不算大,有些陡。橋身、欄墻由大青石和青磚建成。橋兩側共有四十個石階,東邊扶欄豎刻繁體的“憲奉禁止燒鍋賭攤”八個字。       幾經滄桑,始建者失考,據說這橋在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7年)由趙星五重建。   日本鬼子占領期間,在橋上架起機關槍不少中國人。這橋是慘案的見證。   過了橋,就到了以“復興”命名的充滿古韻的東西兩條街道。這里街況無異南漕古街。   隨后,我們慕名來到1906年成立的養根小學(現為漕橋小學)。   人杰地靈的漕橋鎮,河南清末出了著名官商盛宣懷,河北在乾隆年間出了被稱為“天下奇才”的孫星衍。   這次“邂逅”了余光中,知曉了其母孫秀貞是孫家后人。   余光中小時候生活在漕橋東街孫家園弄,就讀于養根小學。這樣說來,余光中舅家就在漕橋。而我呢?舅家在漕橋之南。歷史上南漕、北漕統屬常州府管轄,我倆的 “母鄉”同出一處。兩人都有深深的鄉愁情結,時光凝固,感同身受。言為心聲,行為情出。   我唱著:“多少年的追尋,多少年的叩問,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云,鄉愁是一生情……”走進了時光隧道,見識臺灣著名詩人、作家余光中。   余光中說:“常州是我的‘母鄉’,也是我的‘妻鄉’(其妻范我存,常州人),‘母鄉’加‘妻鄉’,那份鄉情也不下于‘父鄉’了”。   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鐵軌無盡,伸入江南溫柔的水鄉,柳絲弄晴,輕輕地撫著麥浪”,故鄉留給余光中的是落霞秋鶩美如畫,更是笑聲歡樂和朦朧的愛情。   余光中說:“常州給我的安慰與印象,從小就充滿女性的嫻雅與柔美,這一切加上江南的水鄉,歷史的傳說,鶯飛草長,橋影櫓聲,妖媚了,充滿了我的藝術感性,我的江南是以常州為典型,更以漕橋為焦點的。我的《鄉愁》一詩中郵票與船票的另一端,裊裊牽動我年輕心靈的正是永恒的常州母親,常州新娘。”   余光中7部詩集和12部散文集,其中不少作品都是以故鄉常州為背景創作的。“我的作品有陰柔和陽剛兩種風格,陰柔的風格大半是江南的。而常州就是我愛江南的一扇窗戶。”   對余光中來說,鄉愁就是夕陽下漕橋老宅門前那條波光粼粼運河里拉出漁網網住的笑聲;就是老鎮上那所養根小學里小伙伴的朗朗讀書聲;就是在舅家大院里品月餅,看圓月,和一曲“春江花月夜”的歌聲。詩里的江南常州是余光中魂牽夢縈的故鄉,是跨越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鄉愁”。   2002年,闊別家鄉50年的余光中回到了漕橋,為漕橋小學題“采天地之精華,聚日月之靈氣,以養莘莘學子之根”。其后回鄉是接二連三,可見其人鄉情之濃郁。   走出隧道,望見的是湛藍湛藍的天。   我與品姨再北行,見鎮北有三條寬闊的馬路,東往無錫,西去宜興,北走常州,這里無疑是交通的要沖。   游罷漕橋,日已偏西。我和品姨饑腸轆轆,又無意在市井消費,于是打道回府。   鄉間道,是黏土路,雨天留下的坑洼,太陽一曬,硬實得很,路實在難行。好在,近見了張欄橋,遠眺了大東城。這些村落雖算不得風景,但也見了有不同的輪廓。也是可圈可讀的“文章”,也就不在乎坑洼的硌腳了。       下篇:風景這邊獨好     懷念故鄉是一種胸襟,懷念故鄉隱藉著一種精神。   走動在故鄉,切換著鏡頭,攝入了不少故鄉的信息量。只要我在走動,我的心也在動。故鄉多令人激動!       分 水 墩     年前,我自周家塘東行四五里,來到分水墩。   縣域西南部是高、偉、險的天目山余脈。有善卷、張公、靈谷三個名洞。在一馬平川之東,太湖邊的分水墩獨獨有兩座山(其實是丘陵),實在是奇。   這里非但有山,而且還有水,形勝之地,風景優美。有副傳世名聯,精準顯示了地理特征。上聯:“分水墩,墩分水,墩分三路水(墩在鎮東南,匯了太滆運河水,漕橋河又稱武宜河水,太湖水);下聯:“山隔路,路隔山,路隔兩重山(鎮東北有小茅山與大茅山)”。   在姑表兄的引領下,我尋幽探古。   有風雨浸透的歷史痕跡,也是一段天籟之音,穿透時空。盈盈款步,老街巷口。古樸而蒼勁的過去慢慢掀開,靈動的旋律渡水而來。   老街有古韻悠揚的輝煌,窄而長,連綿一里多,卻只有一扁擔寬。坐在家門口的街民,說話的兩人看得到雙方眸子的影子,后人給它一個形象化的名字“扁擔街”。   凝望著寂靜,沉思的老街,傾聽著來自時光左岸的熟悉音律,不禁吟起前人的詞:“湖上風來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行吟中盡情陶醉于老街,走了半個小時。   分水墩鎮中河上,架著名為中和的單孔石拱橋。   明朝時,分水墩出了兩都堂杭濟、杭淮弟兄。這座橋是杭濟出資建造的。橋上石碑刻“明朝嘉靖年間重建”,悠悠訴說著橋的歷史。小時候,我常與伙伴們在橋上嬉鬧、追逐。   姑表兄言:因水利原因1955年此橋拆除西遷100米,初為木橋,后成水泥橋。   清凌凌的水,藍盈盈的天。佇立橋上,見橋下鱗波跳躍,水浪輕拍緋色的石條河埠,讀它寬闊的臉,蒼桑卻顯剛強。兩岸木樁成排,猶似兵伍隊列。   東望河中綠色的墩,(分水墩因此墩而得名)。想起了老年人的談古:墩有鐵拐李鎮妖處的傳說,有周處堆墩的傳說,有黃龍(鱔)頭在無錫,尾在分水墩的傳說。   墩有過輝煌,墩有過王的氣勢,俠的氣概,平民的樸實。尋找她的倩影,依稀光暈明光。上世紀七十年代開拓太滆運河,墩被開除了,這是后話。       橋南為鎮區河南村。我的舊居是第10組第15戶。站橋頭望東南,斗轉星移,物是人非。那里沒有了昔日“壟坊”(碾米作坊)屋隆隆軋米的豐收樂曲。記憶中的河邊木柵欄也無影蹤了。提不起走近它的興趣。   近晚,我與姑表兄去了鎮區北我師巷村。細問“我師巷”頗有文化色調的村名淵源。方知古代這里出了一個讀書人,后來,他在京城做了大官,不忘村里老師而題名。   此次是拜見山泉老先生。他是我小時候的寄父。有一紙寄單:寄單長二尺,寬一尺。書曰:天官賜福,承禮所寄何所屬,富且貴兮壽而福。更姓取名杭x信,百年長享千鐘粟。承寄父母按款待上乘客習俗:端上粉絲、肉圓、荷包蛋一碗。   晚飯前,心血來潮,在鎮區東北下沿橋伯伯(姑母)屋后,我獨自登青翠郁郁的小茅山。山上,無途徑可走,順山勢攀援。在極頂,近見山那邊他縣城灣,遠眺東邊太湖。暮色蒼茫,山水入畫,我在畫中。       第二日,應堂叔之邀,在姑表兄作陪下去就午宴。   叔公,他對我自然是噓寒問暖。閑聊中他言及手中紫砂壺,稱此壺夏日泡茶,可幾日不餿。真是名件(精貴),陶都人的驕傲!   午餐時,品姨在鎮上閨蜜陪同下尋將過來,可知我在品姨心中如此分量!年輕人么,無沉著而言,向叔公、堂叔打過招呼,匆匆離去。   分水墩,清澈獨特,和諧蒼勁,永遠是懷舊的篇章。   分水墩,在悠悠長河中,彈奏中獨特的樂章。細細品味,旋律中分明聽到了永恒的歌聲伴隨著歲月,自在飛行……   別了三路水,別了二重山,別了分水墩!       鄉野徜徉   百瀆。我仨在負陰抱陽的小茅山下太湖灣向東南約摸二里的陳墅、百瀆行。   陳墅、百瀆這里是分水墩河水流向太湖的出口,潮起潮落,日夜不息。這里是分水墩的門戶,在歷史上這里曾有過兵戎相見,刀光劍影:岳飛與金兵的大戰;朱元璋與元兵的短兵相接;太平天國時的戰事。   陳墅屬宜興、百瀆屬武進,這里是縣界。我仨選擇了百瀆。與縣城外的東氿,西氿,團氿的“氿”一樣,“瀆”也是這里的特色名稱。瀆是太湖之濱村莊的稱法。瀆之始是瀆上,我的親娘(祖母)生于斯。百瀆是瀆之末(后來部分失傳現存七十二瀆)。   瀆是神奇的土地。這地,白天干爽如香灰,一到夜晚,便水意氤氳,因此這地被人稱為香灰地、夜潮地。   我仨見了得天獨厚,名聞遐邇,美好記憶的瀆地之一。瀆產白菜、蘿卜、番茄,尤其是百合等瓜果菜蔬的豐盛,自然可想而知。   來江南時,經無錫西的十八灣。路左是太湖之北岸。因山路高低而上下,因山路彎曲而左右,行之匆匆,騎車觀太湖;在太湖西岸小茅山上遠眺太湖。領略了太湖浩瀚渺茫,風帆點點。而今,在百瀆近水、親水,真正體會了太湖風光旖旎,碧波起伏。放松心情,自得其樂。   電灌站。離了百瀆,我仨北行到了為了灌溉便利,以電為動力的電灌站,這是鄉村頗為新鮮的時髦的玩意。   想起了小時候見到的古老提水灌溉工具龍骨水車。   水車車高10米多,有一根長5米,口徑0.5米的車軸支撐著。24根木輻條,呈放射狀向四周展開。每根輻條的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裝水。河水沖來,借著水勢的運動慣性,緩緩轉動著輻條,一個個水斗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臨頂,水斗自然傾斜,將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農田里。   對這一過程,我并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那蹬水車的情景。岸上豎兩柱,柱間有一橫木。車軸有四副木蹬(蹬與自行車踏腳相似)。四人上車,配合要默契,若是踩空了,重者腳蹬打足面,輕者,人伏于杠,“吊田雞(青蛙)”。令人忍俊不禁。       在電灌站,雖不聞隆隆機聲,不見嘩嘩流水,但為時代變遷,社會發展之必然的電灌站,由衷而喜。   其時,品姨的閨蜜拿出可算稀物的照相機,照相留影。我第一次接觸了那快門。后來,品姨的閨蜜辭別回了鎮。   潭上。我和品姨一路北往好幾里,來到漕橋的潭上。其時已是傍晚,品姨領我走進一戶人家,她與屋主人十分熟稔。經品姨介紹,老婆婆是我小舅母的親生母親。   小舅母有個姐姐,全家去了縣城。老舅婆住農村慣了,仍在鄉間。來了客,舅婆忙著張羅晚餐,盛情招待。   晚飯畢,就墻上掛著的毛澤東簽名的革命烈士證書,舅婆開動了話步。講述了舅舅為革命的犧牲,也講起了自己被“忠義救國軍”抓去受刑,十個指頭都被釘進了竹釘……   前馮溝。第二日,我隨品姨拜訪沾親帶故的魏家,遇見了獨自在家的麗華。   麗華是華東紡織學院的學生,她在大學門內。而我倆應“文革”原因,決定了在大學門外。命運捉弄人!   三人世界盡顯年輕人的特性。不知不覺近午了,于是三人齊動手,辦了午餐。菜肴并非太佳,可三人吃得很有滋味。飯后,三人又是熱聊不已,我們盡享快樂!   下午四五點鐘,與麗華別過,我倆向漕橋行,然后回周家塘。   這次走鄉野,其實是始于周家塘,順時針走了一個圈,又回到周家塘。   我的江南,炊煙裊裊,雄雞高唱,綠樹村邊合,農夫荷鋤歸。   我的江南是一盞昏黃的舊燈,在月光黯淡的黑夜,悄無聲息的點亮我的心房。是一束淡雅的花香,在清風里,含情脈脈的彌漫我的心田。是一潭漣漪的碧水,柔情似水的波動我的心弦。微風梳理著我如煙似絮般飄蕩的思緒,一縷一縷在記憶的城池中靜好如詩。   游子總有歸期,家書催我啟程。在江南生活近一個月,我滋生了對鄉韻的癡情。   載著舅家珍貴的糯米和路糧(團只),載著姑媽家兩只江南籃,兩只陶都罐,揣著大表姐贈與的糧票和日記本,我告別親人們,告別我相處甚密的品姨,告別我的江南。  +10我喜歡

樂觀與悲觀,一對反義詞。樂觀,并不是沒有看到糟糕的狀況和隱藏的危險,而是看到了以后要保持一種良好的、開朗的心態。生活中的許多苦難,我們要學會承受,學會擔當,學會在淚水中直立自己的靈魂。生活從來都是波瀾起伏的,命運從來都是峰回路轉的,因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們的生命才會精彩。有時候,哭泣,不是屈服;后退,不是認輸;放手,不是放棄;沉默,不是無話可說。          樂觀的人看見問題后面的機會,悲觀的人只看見機會后面的問題。機會是從來不會主動敲響你的門,無論你等待多少年,它也只會像一陣風一樣拂面而過,需要你的反應能力和追隨速度。朝著一個目標前進,盡量發揮你的潛能,才華橫溢的你會發現機會的存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0我喜歡


溪湖抑鬱症推薦中醫溪湖血壓高治療藥物
鹿港胸悶自律神經失調檢測 溪湖頭痛治療推薦醫師 彰化膀胱過動症自律神經失調檢測鹿港失眠中醫門診 鹿港胸痛治療藥物 和美頻尿治療藥物雲林廣泛性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治療 埔里眩暈推薦門診 雲林胸痛推薦中醫鹿港易喘治療推薦醫師 埔里眩暈有效治療方式 彰化胸悶自律神經失調檢測鹿港陽痿早洩自律神經失調檢測 南投腸躁症中醫門診 和美腸躁症中醫治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4ewwerw 的頭像
    y4ewwerw

    林雅雯焦點購物新聞

    y4ewwe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